<
t6b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 第一百八十五章 工具人,要有工具人的觉悟
    次日,仿佛只是一场很平常的早朝。

    因为年关将近,各地呈上来的奏折,也多以歌功颂德为主,盛赞在大明皇帝的英明领导下,老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称颂大明朝的好处,云云。

    这类奏折已经不能牵动朱元璋的情绪,只是保持着平静的神色,俯瞰文武百官。

    粮食,依然是个大问题。

    虽然今年全国再次迎来史无前例的大丰收,尤其是应天府的淳化、句容两县,收成稻谷竟达到了往年的两倍甚至三倍,老百姓不但家中有了余粮,甚至还能用来置换许多生活必需品。

    这两三年的光景,淳化县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水准,都比其他府县的农人,明显高了一大截。

    不过……朱元璋作为大明皇帝,不可能因为一府一县的收成而沾沾自喜。

    他心怀天下,那六七千万大明子民,都是他必须要操心的。

    现在当然还好。

    但是未来呢?

    倘若有朝一日,真的出现了秦枫心声中提到的那个小冰河时期,那么以大明目前的粮食产量,哪怕是考虑到两三百年的粮食储备,能够用来抵御可怕的天灾危机么?

    朱元璋没有把握。

    所以,作为重中之重的粮食,还要继续下功夫。

    淳化县去年的丰收,得益于秦枫从海上带回来的几百车鸟粪,借此一举胜过了句容县,并且让句容县县令马兆科输了赌赛,这是朱元璋亲眼见证的事情。

    然而要让全国粮食增产,那还是户部尚书杨思义搞出来的那套红萍肥田,配合秦枫灌溉新法,若是全面推广下去,明年的全国粮食产量,想必会更加喜人。

    为了对抗那个传说中的小冰河,朱元璋铆足了劲,要尽力囤积粮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丰衣足食的江山,试图突破那个该死的王朝周期律。

    对老百姓来说,能吃饱肚子,就是盛世。

    更何况还有朝廷推行的摊役入亩,以后徭役竟然不再是义务免费的了,不论是修桥补路还是修建水渠之类,都由当地官府制定出详细的标准,参与出力的民夫都能领到一份钱粮,哪怕并不太多,但比之前白白辛苦,那肯定是好了太多。

    这个大明朝,真好啊!

    这是各地百姓真实的呼声,并非奏折上故意夸大。

    但另外还有一句话,在民间虽然很流行,但那些精明的封疆大吏,可不敢把这话放入奏折里,连暗示都不敢。

    这句话是:要是不打仗,那就更好了啊!

    每个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

    初建几年的大明朝,远比之前黑暗肮脏的元朝末年,强得太多了。

    只可惜……这位姓朱的大明皇帝,似乎太爱打仗了,大明江山都没坐稳呢,先开启了一场北伐,后来又大老远地跨海去灭了日本。

    图啥啊?

    老百姓可不懂什么银两平准库的事情,他们只知道一打仗就要出兵役,那可不止是苦差事,搞不好要丢性命的。

    倘若是乱世,人命贱如草,那或许反而不把这当回事。

    但现在是盛世,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别说一两个儿子,就算七八个也养得起。

    谁家的男丁,都不舍得送去战场上拼命啊!

    但是没办法,上面要打仗,老百姓哪有抗拒的资格。

    只是希望,这个姓朱的皇帝,什么时候不打仗了,那就真的是圣主明君啦!

    正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大明朝的官员,从下到上,也都看到了这个情况,时不时就有胆大的上书直谏,希望皇帝能够裁撤军队,与民生息。

    但皇帝的态度很奇怪,硬顶着不肯裁军,然而放眼天下,大明好像真的已经没有什么对手了啊。

    还保留那么庞大的军队,是为了什么?

    昨日早朝,皇帝陛下释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提到一个词汇:建州女真。

    朝堂上衮衮诸公都是人精,散朝之后连夜调查这个建州女真是什么东西,但调查出来的结果,实在令人笑掉大牙。

    满打满算,怕是那建州女真连一支两万人的军队都凑不齐。

    打仗?

    大明放个屁,都能把他们崩死了吧!

    所以,不能让皇帝再胡闹下去了!

    包括徐达在内的一众开国重臣,虽然没有串联,但不约而同地想要在今日早朝重提旧事,希望陛下能以天下百姓为重,裁撤一部分军队,也就甩掉了很大一块包袱。

    不曾想,徐达等人还没来得及发话,诚意伯刘伯温忽然越众而出,似乎有本要奏。

    诚意伯?

    众人心中一凛,倒也不敢怠慢。

    毕竟,这刘伯温原本就号称神机妙算,堪比三国时的诸葛孔明,近年来人老了,不但没有糊涂,反而更加妖了!

    就说上次吧,刘伯温掐指一算,说日本岛上有银矿……

    当时的文武百官,谁不是悄悄翻起白眼,笃定认为这刘伯温就是皇帝陛下安排的喉舌,目的是搜刮大家的钱袋子,推行那个什么劳什子大明国债。

    那笔钱,大家送得那叫一个心疼,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也不敢违逆皇帝的意思。

    但后来怎么样?

    日本岛上,竟然还真的出了银矿啊!

    这下子,所有购买了大明国债的官员,全都赚得盆满钵满,不知多少次在家里捶胸顿足摔杯子砸碗,郁闷当时怎么不多出点钱,现在也能多分一点。

    这件事,让刘伯温在群臣中的印象,更加神秘缥缈起来。

    所以这次,难道诚意伯要“掐指一算”,然后上奏皇帝说什么兵者不祥,希望能裁撤军队?

    若真是这样,善莫大焉啊!

    只见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垂落眼帘,落在刘伯温身上,点头淡淡道:“刘先生,有事启奏?”

    “是。”

    刘伯温知道自己这番话一说,名声又要臭了。

    但没办法,工具人就要有工具人的觉悟。

    昨夜皇帝特意召见,一番明示暗示,倘若他还听不懂,那才是真的老糊涂了。

    “先生请说。”朱元璋不动声色,仿佛全不知情。

    “启禀陛下!”刘伯温深吸一口气,开门见山直接说道:“臣夜观天象,心中不安。那北方之地,有建州女真崛起,气势汹汹,似有犯我河山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