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从未如此刻一般渴望立刻将西京十三城全部拿下,也从未如此刻一般渴望胜利,渴望——尽快拥有一块完整的自己的领地,好实现承诺,给他一个家。

    **

    夏柏阳几乎一夜未眠。

    一是忧愁青州的将来,二是一早又从府吏处得到消息,连附近各州的商户都不肯将粮食卖与青州府。

    这意味着,青州真的要陷入弹尽粮绝的险境。

    他必须要迅速做一个抉择。

    第145章 战西京(十六)

    甘宁还未来得及吃早饭便被夏柏阳请到了衙署叙话。

    “大人这是怎么了?”

    看着夏柏阳眼底乌青,甘宁关切问。

    “无妨,昨夜喝的有些多没有睡好。”

    夏柏阳揉了揉太阳穴,在案后坐下,笑着道:“怀之一早叫你过来是有桩要事与你商议。”

    甘宁已经猜到。

    “大人但说无妨。”

    夏柏阳端起茶盏呷了口热茶,方开口道:“怀之,你我一起共事,有将近十年了吧。”

    甘宁点头。

    “不错,准确说大人还比下官早一年到青州。这些年多亏大人宽容庇佑下官才能忝居一县父母官保得那点微末俸银,西昌和西昌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夏柏阳摆手。

    “怀之你太谦虚了你我二人同年参加科考,你的名次可远在我之上。我能来做这一州知州不过走狗屎运而已论才华论学识论胆魄你远在我之上这些年,大事小事哪桩不是你帮我一起拿主意。说实话,有时坐在这一府知州的位置上,我都觉得惭愧汗颜。我也知道,只是当一个小小的县令,实在是委屈你了,可惜我人微言轻,在朝中没有人脉,也帮不了你什么。”

    甘宁面有动容,立刻道:“大人千万别如此说。”

    “不,怀之,你先听我说完。”

    夏柏阳示意甘宁坐下,话锋一转,道:“你可知,朝廷这回打算给那位世子什么封赏?”

    甘宁自然不知。

    夏柏阳抚须看向好友,目有微光:“我已得到确切消息,朝廷打算给那位世子封侯,平西侯。”

    “以弱冠之龄封侯,这在大渊可是绝无仅有的事。”

    “我想了想。此次攻打西京,你出了不少力,你若是愿意,我可直接写一封推荐信,举荐你到那位世子麾下任职。以你的才华,若得对方赏识,将来前程肯定不止区区一个县令。你也不必再同我一道,在这青州城里蹉跎时光。”

    甘宁沉默片刻,却是站了起来,正色道:“下官并无此打算,还请大人打消这个念头。”

    夏柏阳露出不解神色。

    “这是为何?若是顾及我,怀之,你大可不必。你我共事这么多年,我是比任何人都希望你能有一个好前程。”

    “而且,那位世子显然也极欣赏你,一直想将你收入麾下,眼下正是收复西京的关键时刻,你此刻前去助他,他必然会领你这份恩情。怀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人之一生,这样的际遇能有几回,这等时候,你可不能迂腐退缩。”

    甘宁摇头:“大人误会了,下官并非迂腐退缩。”

    夏柏阳愈发不解。

    “那是为何?你是担心西京最终收复不成,那位世子会被朝廷问罪?”

    甘宁还是摇头。

    垂眼,声音平静说:“是下官不愿。”

    “不愿?”

    “对,不愿。”

    甘宁说得决然:“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下官明白,可下官不喜欢太野心勃勃……以及杀伐之气太重的人。”

    夏柏阳总算回过些味儿来。

    “怀之,你是还在介意那件事?”

    夏柏阳所言之事,既谢琅收复青州时,为鼓励将士奋战,制定以斩获人头数量作为计算军功、领取奖赏的标准。

    甘宁有一次奉命到军营里向谢琅回禀城中事务,不小心看到辕门里空地上堆叠如山的人头,在心中留下了磨灭不去的阴影。

    夏柏阳劝:“怀之,俗话说,乱世当用重典,以人头计军功,虽是北梁军中传统,可特殊时候,也未尝不可以拿来激励将士奋勇杀敌。你的担心,是不是有些过于多虑了?”

    甘宁道:“那大人有没有想过,这位世子,一而再再而三违抗朝廷命令,拒不回京,是为了什么?如果这位世子继续西进,青州,又将面临怎样的未来?。”

    “届时,狄人这头豺狼除掉了,会不会又有另一头猛虎……盘踞在青州之畔!若只是盘踞,也就罢了,若是……更坏的情况,青州将面临何等危险。”

    夏柏阳困惑看着好友。

    “怀之,我怎么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若那位世子真能驱除狄人,收复西京,其功当足以名垂青史,于青州和青州百姓而言只有百利而无一害。青州怎会面临危险?我希望你去其麾下效力,也是期冀你能借此机会搏上一搏。”

    甘宁:“那大人呢?”

    “什么?”

    “大人突然生出此想法,是不是因为心中已经有了打算?朝廷故意选在此时断了青州的粮草,显然就是在逼青州府做一个决定。为了青州府百姓,大人只有与那位世子划清关系一条路可走,可西京之战,大人毕竟知情不报,下官也亲自参与其中,大人是怕朝廷事后追责,所以才欲在此之前将我举荐到那位世子麾下任职,好给下官留一条后路,对么?”

    夏柏阳一哑,最终叹气。

    “怀之,我是青州知州,无论前路如何,都当与青州百姓共存亡,你却不一样。你只是一个小小县令,就算真有什么事,也追究不到你头上,你应该审时度势,赶紧从青州这片泥潭里抽身而出才是。”

    “那位世子若接受封赏,班师回朝,有夺下落雁关和西京四城的功劳在,他不会薄待你。若是他执意要继续往西推进战事,定是有了成竹在胸的把握,才敢兵行险招,你跟着他,也不怕没有军功可挣,无论是进是退,皆有路可选。如此,我心中愧疚也可减轻一些。怀之,你可能明白我的苦心?”

    **

    “公子,青州知州夏柏阳在外求见。”

    后衙,卫瑾瑜正和谢琅一道用早膳,明棠隔着门在外禀道。

    卫瑾瑜不紧不慢喝了口粥,道:“这个时辰,看来,这位夏知州是做好了决定。”

    谢琅抱臂而坐。

    “他不是做好了决定,而是只有一条路可选。”

    “这些年,青州外患严重,他这个知州上要讨好守将,下要安抚百姓,小心翼翼维护着各方平衡,做得属实不易。在此事上,我能理解他的选择,也没打算为难他。此次回来,我便是打算将兵马事宜彻底与青州府交割清楚,此后西京战事,与青州府再无瓜葛。”

    他说得一派轻松,卫瑾瑜却明白,一旦夏柏阳选择向朝廷表忠心,谢琅要继续收复西京,不仅将失去青州这个大后方,还可能面临腹背受敌的险境。

    卫瑾瑜面上不显,点头道:“放心吧,我心中有数,不会为难他。”

    说完吩咐明棠:“告诉夏知州,待会儿我去前衙见他。”

    明棠领命,自去传话。

    卫瑾瑜食量素来小,吃完一小碗粥,就准备起身,谢琅把人拉回来坐好,道:“等一下,还给你热着牛乳呢。”

    这个时节,能在青州喝到一口鲜牛乳不易,谢琅只在泥炉上热了一小盅。

    左右时辰尚早,而且在上京,也很少有这样有人陪着悠闲用早膳的时候,卫瑾瑜小口小口喝着,抬头,见对面人嘴角噙笑,一错不错盯着他动作,问:“你不喝么?”

    谢琅笑道:“我小时候都喝腻了,北郡的羊乳与牛乳,比此处还要鲜美,等以后有机会,我带你去喝。”

    这显然不是短时间里能实现的目标。

    卫瑾瑜唇角扬了下,说好。

    落雁关与西京四城刚刚收复,还有许多问题亟待商定,且四城不同青州,官僚机构已经彻底被狄人摧毁,连主事官员都没有一个,一应军政大事,都需谢琅一人裁夺。用完早膳,谢琅去城外军营处理需要紧急定夺的军务,卫瑾瑜则到前衙去见夏柏阳。

    夏柏阳与甘宁一直在大堂里等着,听闻卫瑾瑜过来,立刻齐齐自椅子里站起来迎接。

    “二位大人不必多礼。”

    卫瑾瑜掀帘进来,很客气说了句,直接在上首空着的椅子里坐了下去。

    视线径直落到夏柏阳身上:“夏大人一早求见本官,不知所为何事?”

    今日是个晴好天气,日光穿窗而入,照出年轻钦差冷玉一般的面孔。

    夏柏阳直接行至堂中,展袍跪落,道:“下官是想向大人请罪,并想请钦差大人救青州百姓于水火。”

    甘宁也跟着沉默跪在了后面。

    卫瑾瑜看着二人,笑道:“夏知州这话本官倒听不懂了。据本官所知,狄人进犯青州期间,夏知州身先士卒,冒死守城,颇为英勇,这罪又从何来?”

    夏柏阳垂头,恳切道:“下官自然有罪。西京之事,下官知情却没有及时奏禀,此罪一,因下官一人之过,引得朝廷降罪,使青州府十数万百姓陷入无粮可吃的境地,此罪二。下官自知罪责深重,甘领一切责罚,下官只想恳请大人能将青州情况如此呈禀凤阁与二位阁老知晓,请朝廷及时给青州拨下粮食。”

    “此外——”

    夏柏阳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本,双手呈上,道:“青州自古苦寒之地,积贫积困已久,连年战祸,可谓民不聊生,如今敌虏虽退,百姓仍面临食不果腹之境,下官根据多年为官经验,写成谏言策十条,还望大人能一道转呈凤阁。”

    卫瑾瑜并未接,而是道:“奏本本官可以转呈,不过——二位当着觉得,这样的谏言,有用么?”

    他话锋突转犀利。

    夏柏阳一愣。

    卫瑾瑜道:“若本官没有记错,自天盛十二年起,夏大人每年都会呈递这样一份谏言到凤阁,可惜从未得到过回音。明知是徒劳无功的事,夏大人为何仍要执着于此事?”

    夏柏阳心头骇然掀起一道惊浪。

    那一封封杳无回音的谏言书,除了他本人和寥寥几个心腹,再没有其他人知晓,这位年纪轻轻的钦差,上任不足月余的凤阁行走,是如何知晓的?

    卫瑾瑜已接着道:“夏大人想让本官代为转呈,不过是因为觉得本官兼着凤阁行走一职,能直接将这封谏言书送到圣上和阁老们案头。然青州之困,当真是这一封谏言能解决的么?”

    此话无异于当头一棒。

    夏柏阳几乎下意识在心里答道,自然不是。

    青州之困,不仅困在外敌,更困在守将压在知州头上,武官处处都压文官一头,而军政大权,素来掌握在世家之手,朝廷派来的兵将,都是为刷军功,搜刮民脂民膏而来,根本不管普通士兵与普通百姓死活,困在整整十年,只有一个戴罪出征的世子,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彻底将狄人驱逐出青州之境。

    这样一封谏言递上去有用么?

    夜深人静时,夏柏阳也不止一次在心里叩问自己。

    可令夏柏阳更加惊疑不定的是,身为朝廷派来的钦差以及上京第一世家卫氏出身的嫡孙,卫瑾瑜为何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卫瑾瑜眸光紧接着落到沉默跪着的甘宁身上,问:“作为这封谏言真正的执笔者,甘县令没有什么话想对本官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