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6b5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白玫瑰/沉香屑 > 第109节
    店里不少甜品被曲瑶精心改良过,倒不是口味大变样,而是卖相变了,比如一份凤梨椰奶冰,西子乐店铺原先用白色陶瓷碗装盛,曲瑶嫌不够有视觉冲击,变将陶瓷碗换成凤梨,掏空凤梨中心果肉制作容器,卖相更精致纯天然,也足够环保物尽其用。

    店里装修粉嫩,甜品卖相好看,自然吸引不少年轻人的光临,尤其是爱吃甜品的小女生。

    曲瑶这边生意越来越好,周也齐的事业也迎来飞跃性的发展。

    周也齐飞鸟音乐公司旗下的歌手童梁凭一张音乐专辑大火,其中三首热歌《理解万岁》《我的舞步》《童年时光》持续登上各大音乐平台金榜。

    童梁《我的舞步》里的舞蹈也于各大短视频平台爆火,不少大v博主纷纷跟风录制同款舞蹈视频,无数视频几千万的浏览量,童梁的知名度呈几何倍数曝光,于是童梁小朋友如愿成为一名货真价实的明星。

    小男孩很讨喜,笑起来很暖,讲话呆头呆脑,跳舞起来却酷帅狂拽,可能正是这份反差萌让他俘获了不少的粉丝。

    童梁风头正盛,他的老板elio也备受网友关注。

    童梁专辑里几首热歌都是elio的手笔,随便点开一首歌的信息栏,就会发现——

    作词:elio

    作曲:elio

    编曲:elio

    有细心网友在网上大量搜集elio个人信息,找到半年前他在香港领奖的视频,视频被大量转载曝光,众人一片哗然。

    娱乐媒体都是势利眼,当一个人有热度和名气,他们就像闻到屎的苍蝇见缝插针扑面而来。

    周也齐一直做幕后工作,歌火人不火,周也齐拿奖时没有媒体大肆宣传,知名度只在小范围传播。

    现在童梁火了,幕后老板elio一起被过度曝光,于是关于他往年参加音乐盛典的视频也火了。

    elio曝火不单单因为他是童梁的老板,更源于他超高的颜值以及逆天的才华,网友觉得他神秘,同时又疑惑不解,“他长这么帅又有才华,为什么不出道?”诸如此类评论到处可见。

    一不小心火了,周也齐表示很郁闷。

    他如果想火早些年就火了,还会等到现在?

    他不喜欢被媒体曝光,不想被过分关注,不然这些年不会一直居于幕后,奈何现在形势所逼,他抱着曲瑶郁闷了两晚,慢慢也就接受了现实。

    elio名气暴增,音乐工作室的口碑也跟着水涨船高,单子接到手软,排期已经到半年以后。

    周也齐不轻易帮人写歌,除非出得起高昂费用,写歌事务全由旗下签约的制作人去负责,据相关人士陈七洋先生透露,他目前工资高到没朋友,买他看上的江景房指日可待,但缺点是他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一整天都被工作支配。

    所有人都在忙,周也齐也不例外,童梁火了以后,无数商演合作、产品代言、广告推广等商业活动接憧而至,公司所有大大小小事务都由他审批,偶尔还要出差几天,一天十几个小时连轴转。

    童梁被周也齐培养成一个说唱型歌手,有一档《我是唱作大咖》节目发来邀请,想要童梁去参加节目,给的佣金十分丰厚,周也齐和沈池决定趁热打铁,让童梁去参加这档节目,尽可能增加曝光。

    《我是唱作大咖》这档比赛节目要求歌手,或者歌手团队在比赛限定时间里完成歌曲创作,并在舞台上完美演绎出来,台下评委会根据歌曲、歌词、歌手的舞台表现进行评分。

    童梁没有创作音乐的能力,他完全依赖于团队,也就是elio,因此周也齐不得不跟随,以作为童梁小朋友强有力的支撑。

    节目录制地点在京北市,录制时间是45天,由此周也齐和曲瑶要很长时间不能见面。

    周也齐离开的前一天,特地带童梁去曲瑶的甜品店,童梁和周也齐一到店里,场内有些失控,所有人都围上来要和童梁与周也齐合影,将曲瑶的甜品店围得水泄不通。

    曲瑶知道周也齐的用意,他在帮她打广告。

    因为这名人效应,曲瑶的店之后也确实成为了网红打卡圣地。

    当晚,两人早早回了公寓,周也齐亲自煮牛肉面,两人简单吃了晚餐,便在床上疯狂做/爱,似要把之后分开45天的量一次做个够。

    弄到最后,曲瑶招架不住便不肯要了。

    曲瑶穿上睡衣,扶着酸软的腿帮周也齐收拾行李。

    “少爷,你打算带几套衣服?”曲瑶帮周也齐挑选衣服,把他平日爱穿的拿出来。

    周也齐懒得很,这会儿还在床上,听到曲瑶的话,他坐起来,被单从他腰上滑落,春光乍现。

    在曲瑶面前,他从不会害羞,他的男色毫不吝啬给曲瑶看。

    “带你手上那几套吧,我是搞幕后创作的,出镜不会太多。”

    “好。”

    曲瑶帮周也齐叠衣服,没叠两件,人又被他拉到床上。

    “我不在,不准跟任何一个男人走近,最好保持半米距离听见没?”

    曲瑶用手盘弄他的头发:“鞭长莫及,你管不着我。”

    闻言,周也齐咬她脖子,眼神有点危险。

    “不听话嗯?”他的语气半是玩笑,半是威胁。

    曲瑶故意唱反调:“谁要听你的。”

    “不听?”他掀她睡衣,眼神暧昧不明:“看来还得整治一下。”

    曲瑶被他整怕了,于是赶忙服软:“听听听,我听话。”

    周也齐笑了,低头亲亲她的小嘴:“你大四实习工作找到了吗?要不要我帮你安排?”

    曲瑶摇头:“不用,我已经找好了。”

    “哦?这么快。”

    “嗯,在一家药物研发研究院打杂。”

    “是去打杂的?那别去了,我可舍不得我老婆辛苦受累。”他亲吻她的小手,桃花眼随时要飞出桃花来。

    曲瑶知道他的话当不了真,可还是被他哄得心情舒畅。

    “好了,你别压我,我帮你收拾行李。”

    ——

    周也齐走后,江海市下了一场暴雨。

    雨水洗涤整座城市,降温城市滚烫的地表,冲散树上一切聒噪的蝉鸣。

    曲瑶早上去研究院工作,中午回甜品店。

    撑伞下车,迈过湿漉漉的地面,曲瑶刚要迈入店内,意外地看到一张熟悉面孔——她的高中物理老师。

    男人西装革履,手里提一个公文包,身材修长笔挺,五官成熟俊朗。

    曲瑶看到他时,他正和同事说话,可能察觉到曲瑶的目光,他抬眸,表情微顿。

    “曲瑶?”男人试探性问。

    曲瑶微微一笑:“曾老师,好久不见。”

    “你......考上大学了吗?”男人僵直问道。

    曲瑶点头:“现在是西海大学的大四生。”

    曾宏远望向西海大学后门的方向,一群活泼烂漫的大学生正撑伞从校园里进进出出。

    西海大学是一所985名校,所有人都知道。

    “那很厉害,我以为......”

    曾宏远想说什么,最后欲言又止。

    “谢谢你当年的照顾。”曲瑶落落大方笑道。

    曾宏远微愣,对曲瑶礼貌笑了笑。

    不再多言,曲瑶收伞,走进店里。

    曲瑶离开后,曾宏远旁边的男人好奇问:“她是谁?小姑娘长得真漂亮。”

    曾宏远透过甜品店玻璃墙看着曲瑶的背影,感叹时间流逝太快,当年那个懵懂稚拙的少女,现在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

    “我以前在小县城里教过书,她是我带的一个学生。”

    在曲瑶懵懵懂懂的少女时代,有过这样一段过往。

    曲瑶刚回到林家,跟林老太太一起生活,一开始林家两老对曲瑶很不好,曲瑶也没真正把他们当亲人。

    直到半年以后,林老太太才真正接纳曲瑶。

    说是接纳,其实老太太心里一直有一杆秤,她喜欢林痴灵更多,也更偏心林痴灵,毕竟林痴灵是她从小看到大,虽然不在一起生活,每年过节都会见面。

    曲瑶不一样。

    曲瑶四五岁就被曲秀婉带走,此后再不回林家,这么多年过去,老太太都快忘了有这么一个孙女,曲瑶突然回来,对于林家两老来说,那跟半路捡的野孩子没什么两样。

    老太太兜里有钱,可她很少给曲瑶花。

    又因为老一辈的人过怕了苦日子,勤俭节约已经刻在他们基因深处,很多东西能省就省,包括曲瑶的衣服和学习资料。

    老太太一直让曲瑶穿林痴灵的旧衣,在她的意识里这并没有错,衣服还好好的,怎么就不能穿。

    可这件事却深深刺痛曲瑶的心,得知衣服都是林痴灵的旧衣,一气之下用一把烧了衣服。

    衣服烧了,也就没剩几件像样的衣服,曲瑶好几件衣服磨损都很严重。

    曲瑶在那段时间遇到曾宏远,他是学校聘请的物理老师,刚大学毕业,才二十四岁。

    那两年高中生活,曾宏远对曲瑶很照顾,不仅给曲瑶买学习资料,还给曲瑶一对一补过课。

    可能从小缺爱,曲瑶本能向温暖的地方靠近,就像昆虫本能趋向光明。

    少女时期,她对老师是否有过爱慕之情,曲瑶仔细回忆,剥丝抽茧,她想她是向往过。

    只是曲瑶很清楚,用理性的目光去评价那份少女心事,她对那位老师的喜欢感激多于好感。

    那份情感极淡,在她的回忆里也是淡淡的,和她与周也齐相恋所感到的浓烈爱欲完全不一样。

    那是由感激生出的懵懂向往,倘若老师不对她爱护有佳,她想她会把老师当成路人甲,毕竟她一直是慢热的人。

    后来曾宏远被人举报到教育局,说他师德有亏,私下跟女同学谈恋爱。

    学校开始调查这件事,找曲瑶谈话好几次,每次有人问曲瑶,曾宏远是不是私下和她交往,曲瑶都给与否定答案。

    学校查不到实质证据,又觉得这件事让学校蒙羞,便让曾宏远辞职。

    学校没有公开这件事,可还是传出不少流言蜚语,说曲瑶跟男老师谈恋爱,被学校发现了,某某男老师才被迫辞职。

    除此之外还有更过分的话,甚至有说曲瑶为了让老师免费帮忙补课,主动去勾引曾宏远老师。

    曲瑶所在的学校有林家亲戚的孩子,于是这件事便被当成笑料传到林痴灵的耳朵里,所以那次游艇出海,她才会对周也齐说曲瑶不检点此类的话。

    雨停了。

    曲瑶看向店门外,曾宏远和他的同事已经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