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哥,你问我,既然读过这么难的诗,是不是家道中落才会沦落至此,想必你自己就是这样的。”尹娘子似乎有些委屈。
卫云章没吭声。
“我说我没资格读书,不是因为什么家境贫寒,也不是因为什么女孩儿不能读书,而是因为……我本来就不被允许读书。”她吸了吸鼻子,“现在也没有别人,我看你也是个好人,我就把实话说给你听,请你千万不要嫌弃我。”
卫云章直了直身子,肃然道:“你说。”
“我其实……出身不怎么干净,我从小在花楼长大,给花楼里的娘子当丫鬟。娘子们为了风雅,在那些文人墨客身上多赚些钱,是得学些诗文的,但丫鬟们不能学这些,一旦念的书多了,便会心思浮动。”尹娘子垂着眼睛道,“但我和娘子们在一起待久了,慢慢地也认得了不少字,学会了不少诗文,只是有很多诗文虽会念,却不解其意,我也不敢问。你今日看到我默写的这首诗,我只是觉得读起来好听,实则一知半解。”
“你从小就是花楼里的丫鬟?”卫云章盯着她。
尹娘子头更低了,声如蚊蚋:“是。”
“你没有父母吗?是他们把你卖进去的?”
“我……不大记得了,也不知道我是怎么进去的。”尹娘子说,“但我对父母有一点印象,印象中他们应该很疼爱我,我们家里……应该也挺有钱的,只是不知最后怎么会变成这样……”
卫云章微微眯起眼。
“所以,我总怀着些微的幻想,想找到我的亲生父母,问个明白。去年花楼里有客人闹事,砸坏了鸨娘的屋子,后来一堆人都被官兵带走,我趁着混乱,从鸨娘柜子里翻出了我的身契撕毁,然后拿着钱跑了。”尹娘子道,“后来便如你所知,我本想北上,最后却来了营州。”
卫云章:“你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
“我不知道。”尹娘子沮丧地说,“我只隐约记得一个地名,也许是叫康乐坊?或者别的差不多的名字,总之是这么个音,那时候年纪太小了,谁记得住?我想商队里的人见多识广,就去问商队的人,结果他们也没人知道,只有一个人说,他几年前去过京城,京城里有座康乐坊,让我去碰碰运气。”
卫云章的眼神陡然凌厉。
他的手置于桌下膝上,缓缓握紧。
崔伦一家,就住在康乐坊。
第080章 第 80 章
卫云章不相信这世上会有这样的巧合。
天下之大, 万万民众,偏偏就在自己受伤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了唯一一个施以援手的人;而这个人又偏偏受他连累,被扫地出门, 她一个女子, 无处可去, 他不能不管她。
偏偏这个人又是个“身世凄苦的孤儿”, 听起来似曾相识;偏偏她为数不多的童年记忆, 只记住了一个“康乐坊”。
倘若一开始他没有和崔令宜互换, 他便不可能知道枕边人其实是个冒牌货。在接到陛下密旨之后, 他就应该带着随从上路,以他的性格, 若是真在营州查案的时候受了伤, 遇到了这样一名身世可怜、自称家乡在“康乐坊”的女子,他虽不会当场坦露自己的身份, 但出于报答及好心,他一定会在事毕之后,与随从一起, 顺路捎女子回京城。
回到京城之后会发生什么?他不知道。
但也许, 也许这一切只是他的臆想。是他太敏感,想得太多了。天下之大, 未必只有京城一个地方有康乐坊。
“那你还没有攒够去京城的钱?”卫云章不动声色。
“若是省吃俭用,路费倒是能凑出来。只是京城那种地方, 恐怕我消费不起,到时候身无分文, 又不认识人,容易在京城过不下去。”尹娘子愁闷不已。
“没关系, 车到山前必有路,既然你觉得钱不够,那我们便从自己摆摊替人代写开始。这比进山挖药草容易多了,也安全多了。”
尹娘子感动地看着他:“多谢崔大哥!”
“不必言谢,是你帮助我在先,又是我牵连的你,我理应留下来帮你。”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卫云章便与尹娘子考察哪条街适合摆摊,既没有同类型的摊位竞争,又人多热闹些。
等一切忙完,已是晚上。
二人一同吃了顿饭,尹娘子问卫云章夜里睡哪儿,卫云章道:“这客栈上了年头,客人不多,我同掌柜打过招呼了,我每天替他们劈两捆柴,他们就允许我在大堂长凳上睡一夜。”
尹娘子“啊”了一声:“睡长凳……是不是太苦了些?”
卫云章笑了一下:“放心吧,我行走在外,野地都睡过,长凳有什么关系?”
这是实话。几张长凳一拼,和硬床板也差不多,客栈门一关,也没有风,条件比露宿山林好多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没劈过柴,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愿意卖力就行。他只要注意不要让脖子上的刀口崩裂,鲜血弄脏围脖,引起旁人注意,那便万事大吉。
见他给自己安排得稳稳当当,尹娘子便笑了笑,夸他厉害。
二人又聊了一会儿明天的日程,尹娘子便回房休息去了,卫云章则去了后院劈柴。
重复性极高的工作,无聊而劳累。
卫云章提着斧头,站在地上,借着大堂里透出来的灯光,一下一下地劈着。
月光从头顶温柔洒落,他的斧锋陷在木身之中,有片刻的滞涩。